细胞外囊泡(sEV)有望用于心肌梗死后基于细胞的心脏修复。这些sEV将包括微小RNA(miR)在内的强效货物封装在双层膜中,当施用于细胞时,该双层膜有助于sEV的摄取。然而,尽管sEV疗法有疗效,但由于母细胞sEV释放的不一致性和货物包封的可变性,sEV疗法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具有人造双层膜的合成sEV模拟物则可控制货物,但在体内给药时稳定性差且清除迅速。在之前发表的工作的基础上,佐治亚理工学院Michael E. Davis使用电穿孔技术开发了一种sEV样载体(ELV),并研究了其在体外和体内递送具有促血管生成能力的miR-126以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效力。
本文要点
(1)研究发现,当给药于心脏内皮细胞的2D培养物时,电穿孔的miR-126+ELV改善了导管形成参数,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药于大鼠左心室时,其也改善了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学参数。
(2)这项工作强调了使用电穿孔ELV作为载体递送用于心脏修复的特定miR货物的价值。
Sruti Bheri, et al. Customized Loading of microRNA-126 to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Derived Vehicles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S Nano. 2023
DOI:10.1021/acsnano.3c0153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