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过多种途径将先天免疫与强大的适应性免疫联系起来,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STING激动剂的临床应用主要由于固有的环状二核苷酸配体引起的代谢不稳定而受到限制。此前,有人提出了一种口服的非核苷酸人STING激动剂MSA-2,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四川大学何金汗利用非致病性大肠杆菌Nissle 1917,通过在细菌表面涂覆生物相容性聚多巴胺形成活性体系PDMN来靶向递送STING激动药。
本文要点
(1)工程细菌递送平台在提高I型干扰素(IFN)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方面具有潜力。
(2)对肿瘤区域进行激光照射,可使PDMN促进肿瘤微环境中IFN-β的表达,并增加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导致小鼠黑色素瘤和肝细胞癌的消退。通过与抗PD-1疗法协同作用,产生了实质性的长期保护性免疫,能够预防远处肿瘤转移。
(3)因此,本研究确定了一种STING-放大生物疗法,以形成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作为一种潜在的个性化癌症疫苗,具有增强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激活特性。
Wenfei Chen, et al. Potentiating the Systemic Immunity by Bacteria-Delivered Sting Activation in a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10.1002/adfm.20230700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