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签光学生物传感在生物医学诊断、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它已被用作实时研究生物分子结合性质和反应常数的关键工具。然而,这项技术的灵敏度与常规使用的标记方法不匹配。近日,艾克斯-马赛大学Andrei V. Kabashin、曼彻斯特大学Andrei V. Kabashin、Alexander N. Grigorenko讨论了如何超越标准光学生物传感平台的检测极限,实现优于标记方法的无标记生物传感灵敏度。
本文要点:
1) 作者回顾了通过采用新型结构架构、人工材料(超材料和异质超结构)和使用光相位作为传感参数来克服电流灵敏度障碍的光学方法。此外,作者阐明了等离子体相的生物传感机制。
2) 作者回顾了超灵敏换能器,它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达到检测极限(小于1 fg mm−2),并使检测浓度比电竞投注官网 报道的分析物低几个数量级。最后,作者讨论了基于介电纳米材料、连续体中束缚态的新兴布局。
Alexander N. Grigorenko et.al Label-free optical biosensing: going beyond the limits Chem. Soc. Rev. 2023
DOI: 10.1039/D3CS00155E
https://doi.org/10.1039/D3CS0015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