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复杂的电子动力学,对经典Au25(SR)18及其掺杂纳米团簇(NC)的光致发光(PL)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但仍有许多基本问题未得到解答。
在这里,卡内基·梅隆大学金荣超教授重新审视同质金Au25(配体以下省略)和掺杂NC,以及Ag25和掺杂NC,进行比较研究,以理清影响因素并阐明PL机制。
文章要点
1)研究发现,Au25中强的电子振动耦合导致近红外区域的弱PL(~1000nm,室温溶液中的量子产率QY=1%)。Au25与单个Cd或Hg原子的杂原子掺杂增强了激子与主振动的耦合,但减少了与核心呼吸和四极模式的耦合。
2)三种MAu24 NC(M=Hg、Au和Cd)的QY与其PL寿命呈线性关系,表明PL增强中存在抑制非辐射衰变的机制。相比之下,Ag25中较弱的电子振动耦合导致更高的PL(QY=3.5%),并且单Au原子掺杂进一步导致辐射率提高5倍并抑制非辐射衰减率(即,两倍)AuAg24中Ag25的PL寿命(因此,QY35%),但掺杂更多的Au原子会导致金分布到主基序上,从而触发强电子振动耦合,如MAu24 NC中那样,从而抵消了辐射增强效应和AuxAg25−x(x=3−10)的QY仅为5%。
研究将为照明、传感和光电应用的高PL金属NC设计提供指导
参考电竞投注官网
Zhongyu Liu, et al, Elucidating the Near-Infrared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 of Homometal and Doped M25(SR)18 Nanoclusters, 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6543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6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