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LIB)中过渡金属氧化物(TMO)负极材料通常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结构的粉碎化,进而导致比容量降低和循环稳定性变差。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Yu Zhang,Junli Liua成功地实现了MnZnCuOx(MZC)-磷钼酸(PMA)杂化亚1 nm纳米片(MZC-PMA HSNSs)的制备。
文章要点
1)分子动力学(MD)模拟表明,在静电相互作用(COUL)和范德华相互作用(LJ)的驱动下,PMA团簇与MZC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二维HSNSs。
2)由于MZC-PMA HSNSs特殊的二维亚1 nm结构,以及多组分的协同效应和多组分的快速迁移,使得MZC-PMA HSNSs作为LiBs中的新型阳极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3)在100 mA g-1下循环100次后,其可逆比容量达到1157 mAh g-1;在1 A g−1下循环700次后,长期循环寿命达到592 mA g−1。同时,通过一系列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这些MZC-PMA HSNSs的储锂机理,结果表明PMA的引入显著促进了锂离子在HSNSs上的吸附。
参考电竞投注官网
Guobao Yuan, et al, Hybrid Sub-1 nm Nanosheets of Co-assembled MnZnCuOx and Polyoxometalate Clusters as Anodes for Li-ion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9934
DOI: 10.1002/anie.202309934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