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IR)与肠炎的发生息息有关,然而保护整个肠道免受辐射诱导的肠道损伤仍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临床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樊赛军、赵瑜、Hang Li和武汉大学Xin Chen提出了在辐射诱导的肠道损伤中由小EVs(外泌体)介导的辐射保护策略。
本文要点
(1)研究发现,来自暴露于全身辐照(TBI)的供体小鼠的外泌体可以保护受体小鼠免受TBI诱导的致死性,并减轻辐射诱导的胃肠道毒性。
(2)研究发现miRNA-142-5p在暴露于TBI的供体小鼠和放疗后患者的外泌体中均呈现高表达。此外,miR-142可保护肠上皮细胞免受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和死亡,并通过改善肠道微环境介导EV对辐射肠炎的保护。
(3)利用小鼠肠道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研究制备了作为外泌体呈递细胞的原代小鼠小肠细胞(PICs)。随后,miR-142转染的PICs可产生外泌体PIC-exo|miR-142|SE,其具有高表达的miR-142和肠道特异性的生物修饰。经过静脉注射后,PIC-exo|miR-142|SE可靶向肠道,显著抑制炎症和凋亡细胞因子水平,清除ROS,从而保护肠道免受放射诱导的损伤。
Hang Li, et al. Biomodifi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model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to Overcome Radiation Enteritis. ACS Nano. 2023
DOI:10.1021/acsnano.3c0457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0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