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适当的表征策略,了解电荷转移动力学和载流子分离途径具有挑战性。在这项工作中,电子科技大学Quanjun Xiang,Liang Qiao,中南民族大学Kangle Lv选择结晶三嗪/七嗪氮化碳同质结作为模型系统来演示界面电子转移机制。
文章要点
1)表面双金属助催化剂在原位光发射过程中用作敏感探针,用于追踪界面光生电子从三嗪相到七嗪相的 S 型转移。
2)光开/关下样品表面电位的变化证实了动态 S 型电荷转移。进一步的理论计算证明了光/暗条件下界面电子转移路径的有趣逆转,这也支持了S型传输的实验证据。
3)受益于S型电子转移的独特优点,同质结显示出显着增强的CO2光还原活性。因此,该工作提供了一种探索动态电子转移机制并设计精细材料结构以实现有效二氧化碳光还原的策略。
参考电竞投注官网
Li, F., Yue, X., Liao, Y.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S-scheme charge migration in triazine/heptazine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homojunction. Nat Commun 14, 3901 (2023).
DOI:10.1038/s41467-023-39578-z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57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