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Cu(InGa)Se2(PSC/CIGS)串联配置是实现超高效和成本效益高的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组成子电池的不平衡效率和带隙失配通常限制了电池的总功率转换效率(PCE)。在此,通过将Cl本体掺入和碘化哌嗪鎓(PDI)表面处理相结合用于CsFAPb(IBr)3系统,武汉大学肖旭东、李建民成功降低了本体和界面缺陷密度,并大大提高了1.67eV带隙PSCs的开路电压和PCE。
本文要点:
1)通过将高效且高红外透明的PSC顶部电池与具有类似效率的各种带隙CIGS太阳能电池集成,作者发现CIGS电池达到了理想的带隙匹配,并实现了四端串联电池,计算出的串联效率为28.4%,是迄今为止PSC/CIGS串联的最高值。
2) PSC器件在50℃下运行600小时后没有衰减,且在1300小时后仅衰减约10%。此外,顶部和底部子电池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匹配以及所采用的倒置PSC配置为在不久的将来生产高效的单片双端PSC/CIGS串联器件铺平了道路。
Xinxing Liu et.al Over 28% Efficiency Perovskite/Cu(InGa)Se2 Tandem Solar Cells: Highly Efficient Sub-cells and Their Bandgap Matching EES 2023
DOI: 10.1039/D3EE00869J
https://doi.org/10.1039/D3EE0086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