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上海交通大学周永丰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Hongzhang Deng综述了纳米颗粒(NP)表面工程在癌症诊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首先,作者总结了NP表面工程的一般策略。这些策略应用了各种类型的表面官能团,包括基于无机材料的官能团、基于有机材料的官能团,如小分子、聚合物、核酸、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抗体等,以及基于生物膜的官能团。这些表面修饰可以通过共价偶联或非共价相互作用驱动的预制或制造后功能化来实现。
(2)其次,作者强调了这些不同NP表面功能化的应用。不同的治疗和诊断模块,如纳米酶、抗体和成像造影剂,已经在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了修饰,以实现诊疗功能。表面修饰还可以通过保护NP免受免疫识别和清除来改善NP的稳定性和循环。
(3)此外,为了实现靶向治疗和成像,各种靶向片段可附着在NP表面上,以增强对目标组织或细胞的主动靶向能力。NP表面可以被定制以实现仅对精确作用位点的特定内部(例如,pH、热、氧化还原、酶、缺氧)或外部(例如,光、超声)触发做出反应的受控功能。
(4)最后,作者对这一重要而迅速发展的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看法。
Pei Huang, et al. Surface Engineering of Nanoparticles toward Cancer Theranostic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23
DOI:10.1021/acs.accounts.3c0012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ccounts.3c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