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可再生能源是改善化石燃料供应和环境破坏的一种方式,它对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的储能装置有很大的需求。但嵌入型阴极的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小于800 Wh·kg-1),价格优势不明显。由于多电子反应和地球丰富的资源,转换型阴极,如硫、金属硫族化物和卤化物,可以提供超过1000 Wh·kg-1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有前途的,可以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为电池的迭代提供足够的空间。人们非常期待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
近日,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文锐研究员,Zicheng Zuo将由共形石墨炔(GDY)和CuS交替形成的多级结构被很好地设计用于无锂阴极。
文章要点
1)这种概念验证架构有效地整合了GDY的优势,并产生了新的功能性异质结(sp-C-S-Cu杂化键)。层层2D限制效应成功避免了结构坍塌,选择性传输抑制了活性组分的穿梭,界面sp-C-SCu杂化键显著调控了相变反应。
2)GDY的这种新的sp-C-S-Cu杂化极大地改善了反应动力学和可逆性,阴极提供了934 Wh·kg-1的能量密度和1C下3000次循环的无衰减寿命。结果表明,基于GDY的界面策略将极大地促进转换型阴极的有效利用。
参考电竞投注官网
Xiaoya Gao, et al, A Low-Strain Cathode by sp-Carbon Induced Conversion in MultiLevel Structure of Graphdiyne,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4491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