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O2高速电合成甲酸酯极具挑战性,因为在大电流密度电解下,没有足够的活性催化位点可以稳定*OCHO中间体并抑制H2的形成。在此,复旦大学郑耿峰、商丘师范学院Luo Gan开发了具有用硫阴离子和钠阳离子修饰的高度暴露的(110)晶面的金属铋纳米片(即Bi(110)-S-Na)。
本文要点:
1)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对于甲酸途径,Bi(110)面表现出比Bi(012)更高的活性。此外,硫阴离子和钠阳离子的共改性改善了Bi–Bi金属键,增强了*OCHO的电子局域性,并促进了水活化形成H*,这使其能够在抑制H2产生的同时提高甲酸盐的选择性。
2) Bi(110)-S-Na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O2到甲酸盐的电流密度为2505mA·cm-2,法拉第效率为83.5%。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电化学重建策略,以构建高度暴露的Bi(110)晶面,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从而实现高效的CO2到甲酸盐的电合成。
Chen Peng et.al Ampere-level CO2-to-formate electrosynthesis using highly exposed bismuth(110) facets modified with sulfur-anchored sodium cations Chem 2023
DOI: 10.1016/j.chempr.2023.05.008
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3.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