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非富勒烯受体出现以来,低偏移有机太阳能电池系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虽然许多研究都集中在这些低偏移系统中的电荷生成过程上,但只有少数研究集中在电荷生成过程中每个损耗通道的细节及其对整体器件性能的影响上。近日,波茨坦大学Sun Bowen、Safa Shoaee研究了低偏移有机太阳能电池损耗路径及其对整体器件性能影响。
本文要点:
1) 作者将几种非富勒烯受体与相同聚合物供体混合,形成一系列低偏移有机太阳能电池系统,并观察到器件性能的显著变化。通过对损失途径的详细分析,作者发现: PM6:Y6和PM6:TPT10的供体:受体界面接近最佳能量条件,供体:受体能量学是影响器件整体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2) 由于供体:受体界面处的小能量偏移,激子离解产率呈现场依赖性,并且在本工作中Y系列受体的端基取代基变化主要影响供体:受体处的能量学,而不影响活性层中的界面密度。总的来说,该工作为更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Sun Bowen et.al Toward More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 A Detailed Study of Loss Pathway and Its Impact on Overall Device Performance in Low-Offset Organic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0980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