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电微电子设备迫切需要具有易于集成、大规模定制以及特别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等特点的平面内微电池(MB)。
在这项工作中,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采用简便的制造工艺来制造具有3D大孔微电极的Zn-MnO2 MB。
文章要点
1)得益于3D大孔微电极的高电子/离子传输路径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二氧化锰(PEDOT-MnO2)薄膜的高质量负载,MB实现了0.78 mAh cm-2的超高容量和出色的面能量密度为1.02 mWh cm−2。
2)此外,3D大孔PEDOT-MnO2杂化薄膜通过一步电沉积实现,在不降低面容量或阻碍离子扩散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循环性能。值得注意的是,MB可以稳定地驱动电子定时器约400分钟,或集成在数字温湿度计的表面上运行。MB能够在高转速和振动条件下稳定运行,例如应用于轴流风扇的表面。此外,MB可以通过堆叠无基板微电极并实现3.87 mWh cm−2的出色能量密度来集成。
因此,PEDOT-MnO2//ZnMB作为下一代自供电微电子器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电竞投注官网
Wei Yang, et al, 3D Macroporous Frame Based Microbattery With Ultrahigh Capacity, Energy Density, and Integrability, Adv. Energy Mater.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0574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