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纤维可用于制造用于能源、传感和治疗应用的智能纺织品。然而,与二维膜和三维单片的制造相比,功能纤维的制造较为困难,且当前的方法通常需要高温、高体积的溶剂或复杂的系统。鉴于此,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Swee Ching Tan等人报道了一种制造功能纤维的纺丝方法。
文章要点:
1) 该研究开发的这一方法主要是基于自发相分离,灵感来自蜘蛛的吐丝过程,通过创建聚丙烯腈和银离子的纺丝溶液来模拟丝绸纺丝过程,该溶液与银配位络合物和原位还原的银纳米颗粒形成弹性超分子网络。
2) 此外,这种方法在环境压力和温度下工作,可用于制造机械可拉伸(超过500%应变),且具备坚固性(超过6 MPa)和良好导电性(约1.82 S·m−1),为了证实这项技术的能力,研究还使用纤维制作了感应手套和智能口罩作为示例。
参考资料:
Zhang, S., Zhou, Y., Libanori, A. et al. Biomimetic spinning of soft functional fibres via spontaneous phase separation. Nat Electron (2023).
10.1038/s41928-023-00960-w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3-0096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