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在彩色显示器和固态照明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这就需要高性能的蓝色钙钛矿发射。然而,由于空穴注入层和钙钛矿膜之间的电荷注入差、大量的非辐射复合和随机相位分布,准二维蓝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表现出比绿色和红色发光器件更低的性能。鉴于此,来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的Jingbi You等人表明,向空穴注入层(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中添加碱金属盐(氯化铯)可以改善注入层中的载流子传输。
文章要点:
1) 该研究发现,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产生更好的能带排列,从而成功提高钙钛矿材料的电荷注入效率。
2) 此外,钙钛矿层在掺入氯化铯的衬底上的生长也导致其相分布的重排,进而导致较低的非辐射重组和增强的电荷传输,基于这一方法,研究创建了天蓝色准二维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其发射峰值位于486 nm,具备16.07%的峰值外量子效率,且有着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参考资料:
Chu, Z., Zhang, W., Jiang, J. et al.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quasi-two-dimensional perovskite with efficient charge injection and optimized phase distribution via an alkali metal salt. Nat Electron (2023).
10.1038/s41928-023-00955-7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3-009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