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光电二极管仍然是最可行的红外传感技术选择,但不透明度和像素尺寸减小本身的限制限制了它们在支持高分辨率原位红外图像方面的发展。
在这项工作中,明志科技大学Shun-Wei Liu,台湾大学Jiun-Haw Lee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有机非富勒烯的上转换装置,该装置通过激基复合物共主体发光系统将不可见的红外信号带入人类视觉。
文章要点
1)该器件通过解析940 nm红外信号(功率密度为103.8 μW cm−2),实现了12.56%的红外到可见光上转换效率。
2)研究人员定制了一个半透明(AVT,~60%)、大面积(10.35 cm2)、重量轻(22.91 g)的单像素上转换面板,以可视化低至0.75 μW cm2的红外功率密度,从而推断出偏置开关线性动态范围接近80分贝。
3)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可视化来自FaceID和LiDAR的低强度红外信号的可能性,这将填补基于带光学透镜的像素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现有技术的空白。
参考电竞投注官网
Chun-Jen Shih, et al, Transparent organic upconversion devices displaying high-resolution, single-pixel, low-power infrared images perceived by human vision, Sci. Adv. 9, eadd7526 (2023)
DOI: 10.1126/sciadv.add7526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d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