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无机化合物和手性有机添加剂之间的手性交流,手性无机超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苛刻的制造和复杂的多层次结构严重阻碍了对手性传递和自组装机制的理解。鉴于此,德国柏林洪堡大学Nicola Pinna等以手性CuO超结构为模型系统,研究多层次手性结构的形成过程。
本文要点:
(1)基于简单温和的合成路线,可以很容易地跟踪时间分辨的形态和原位手性的演变。手性超结构的形态演化涉及分层组装,包括初级纳米颗粒、中间束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超结构。
(2)CD信号的连续红移和增强证实了从表面青霉胺配体到无机超结构的手性转移。全场电动力学模拟再现了结构的手性,并使我们能够预测其调节方式。
(3)这项工作为一大批手性无机材料打开了大门,手性分子引导的自组装可以专门设计成自下而上的手性转移途径。
Zhang, Jun, Vallée, Renaud, Kochovski, Zdravko, Zhang, Wei, Shen, Chen, Bertram, Florian, Pinna, Nicola,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5353
DOI: 10.1002/anie.202305353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