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能量密度,人们积极寻求在低电压下与锂离子合金化以对抗Li/Li+的高容量负极。到目前为止,硅(Si)因其高比容量和高成本效率而被研究得最为广泛。然而,锗(Ge)是一个有趣的替代方案。虽然Ge的理论比容量(1600 mAh g–1)仅为Si的一半,但其密度是Si的两倍多(Ge,5.3 g cm–3;Si,2.33 g cm–3),因此Ge的单位体积存储电荷比Si高。此外,与Si相比,Ge的离子扩散率高400倍,电子电导率高4个数量级。然而,与Si类似,Ge需要被结构化以承受在反复锂化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鉴于此,剑桥大学的Michael De Volder教授和Changshin Jo等利用亚稳态相分离(Spinodal Decomposition)方法制备了直径约为2 μm的二次颗粒,该二次颗粒由嵌入碳基质中的~30 nm的Ge纳米颗粒混合物组成,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
本文要点:
(1)本工作展示了一种使用亚稳态相分离来产生微米级二次粒子的方法,该二次粒子由Ge和碳的混合物组成,而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设备。
(2)本工艺实现了较低的比表面积以及较高的电极密度。通过优化二次颗粒的直径以适应石墨颗粒之间的自然间隙,可以制造高密度和稳定的混合电极。通过与天然石墨形成双峰尺寸分布,在混合电极中实现了约1.67 g cm–3的高填充密度。
(3)这些锗-碳颗粒的二级结构允许超过1100 mAh g-1的比容量和100次循环后91.8%的容量保持率。总体而言,这些电极比非结构化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Changshin Jo, Bo Wen, Hyebin Jeong, Sul Ki Park, Yeonguk Son, and Michael De Volder. ACS Nano Article ASAP
DOI: 10.1021/acsnano.2c12869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1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