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锂金属电池由于其优异的能量密度(>400 Wh kg−1)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储能技术。然而,传统的碳酸盐基电解质在高电位阴极的氧化分解、锂阳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有害反应,特别是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导致其严重的容量衰减和/或易燃的安全问题,从而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Ming Jun、Wang Limin、汉阳大学Yang-Kook Sun、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Husam N. Alshareef报道了分子间相互作用介导的金属锂电池不可燃电解质。
本文要点:
1) 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溶剂化结构的工程策略,从而设计了新型不可燃氟化电解质。4.4 V的LiNi0.8Co0.1Mn0.1O2(NCM811)基锂金属电池在宽温度范围(−40°C至60°C)内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2) 此外,作者通过耦合高负载的NCM811阴极(3.0 mAh cm−2)和锂阳极,使Cu@Li||NCM811电池可连续循环162次以上,并且容量保留率高达80%。该工作表明通过调节分子间相互作用来改变Li+与溶剂和PF6−的配位环境是稳定电解质和电极性能的有效方法。
Yeguo Zou et.al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Mediated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for High-Voltag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in Wide Temperature Adv. Energy Mater.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0443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