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面重建过程的基本理解对于开发基于晶格氧氧化机制 (LOM) 的高效电催化剂至关重要。传统上,基于 LOM 的金属氧化物的表面重建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氧氧化还原行为,因为OH-再填充速率比氧空位形成速率慢得多。
近日,四川大学Jiagang Wu,新加坡国立大学薛军民,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Shibo Xi首次揭示了基于LOM的金属氧化物电催化剂(例如 SrCoO3-δ、La0.5Sr0.5CoO3-δ、LaNiO3-δ 和 CoFe0.25Al1.75O4)在碱性介质中的表面重构是自发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不是电化学过程。
文章要点
1)进一步的结果表明,基于LOM的金属氧化物的表面重建是由自发的化学反应过程触发的,这可以通过将LOM氧化物中活化的晶格氧原子与吸附的H2O分子结合形成OH-离子然后浸出可溶物来实现原子。因此,通过优化电催化剂的表面亲水性可以促进金属氧化物的表面重建。
2)研究人员将低水平的亲水性Bi3+离子引入到SrCoO3-δ组合物中,发现这可以有效加速表面重建过程并提高其催化性能。此外,由于表面重建是由自发化学过程触发的,因此基于LOM的金属氧化物不再需要通过阳极电位(例如 CV 循环)进行的传统活化程序,这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评估实际的催化活性。
这项工作有助于了解基于LOM的金属氧化物表面重建的物理起源,并建立预催化剂与实际催化成分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开发高效的OER催化剂。
参考电竞投注官网
Chao Wu, et al, Origin of Surface Reconstruction in Lattice Oxygen Oxidation Mechanism Based-Transition Metal Oxides: A Spontaneous Chemical Proces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218599
DOI: 10.1002/anie.202218599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