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肿瘤内源性过氧化氢(H2O2)进行发光监测有助于了解肿瘤转移过程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光穿透深度有限、纳米探针的毒性以及缺乏长达数天或数月的长期监测模式等原因,该策略的临床转化一直受到严重的阻碍。有鉴于此,清华大学冯雪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冠英教授通过引入特定的探针和植入式设备而设计了一种新的监测模式,其可以实现读数频率为0.01 s、且长达数月至数年的实时长期监测。
本文要点:
(1)实验制备了近红外染料敏化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以作为发光探针,并通过UCNPs表面自组装的单分子膜对其活性氧特异性进行了调控。
(2)与被动性植入系统相结合后,该系统能够对卵巢癌腹膜转移大鼠模型中的H2O2进行长达20天的监测,并有效避免纳米探针的光穿透深度有限和毒性等问题。综上所述,该研究所开发的监测模式在推动纳米探针和生化检测方法的临床转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Xindong Wang. et al. Specific and Long-Term Luminescent Monitoring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Tumor Metastasis. Advanced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ma.20221094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10948